1、蠻幹

2、摸索

3、體驗風險

4、久賭必贏

期望值

久賭必輸

 

 

久賭必贏

期望值<1

期望值

期望值

期望值>1,

小賺大賠

有賺有賠

大賺大賠(破產)

大賺小賠

特點

1、不貪滿足於賺小錢

2、不怕:不願停損虧小錢不怕虧大錢

多少明白行規(停損加碼)。但還不清楚停損應怎麼止。有時能辦到,有時又想理由不停損。讓利潤奔跑時不知應讓它跑多遠。各種規則有時有效,有時無效,還不知怎樣有選擇地應用。還不明白為何虧錢、賺錢。還沒有正確的買賣點。

不虧上一兩次大錢不會明白什麼叫風險不能畢業。只有在虧大錢寢食難安時,才會真正地反省,體會行規的意義。以為懂,其實還不全懂

虧賺不再情緒波動。停損不再痛苦,∵知道這是必要的成本,賺錢不再喜悅,∵知道這是必然結果。不再將勝負放在心上注重在正確的買賣點買賣。

買賣決定

不貪。(主意,不知為何買、賣。)

直覺+「應該不會錯

希望 取代 分析

概率定計劃

3、體驗風險階段

2摸索階段、3體驗風險階段,有時同時進行的。人性共通,學股的4歷程應相似。畢業,表示已有足夠的知識在股市生存,但並表示已成為專家。

越大的「套牢」教訓,越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,「失敗」才能造成「成長」。

每次賺大錢,隨即常常來一次虧大錢,因為賺了大錢,都覺得自己「懂了」。這樣的經歷重覆了好多次。就如同游泳,淹死的都是「自己覺得」會游泳的人。那些知道自己不會游泳或真正知道怎樣游泳的人通常不會淹死。

如果對股票運動規律下過苦功虧大錢常常是大成之前的最後考驗,不要放棄!著名的炒股名家,成名之前通常都有一次甚至幾次的破產經歷。

有兩週,虧掉5.3萬美元。挫折不是金錢的數目,而是這次虧錢是完全不應該的。按我停損規則,只會虧掉4千美元。但我注下的太大,又不肯及時停損。我犯了不該犯的錯誤(不守紀律)。我用希望取代了分析。我「自以為懂」股票了,其實「還不全懂」。隨後一個月,我開始整理自己的思路,總結5年來的經驗、教訓、廣泛閱讀,結果就是本書所說的一切。這兩年,完全按本書所說的原理照辦,年回報率都100%(是在極小的風險下取得的)。我知道我已定出了可行的炒股計畫,確實執行,久賭必贏

4、久賭必贏階段,期望值>1,大賺小賠

可行的計畫,不憑空想像,它必須有理有據。「」就是數學的概率期望值>1,如果每次下注的贏面50%,而且只下本金的小部分,(不會因幾次壞運氣就剃光頭),長期而言,是勝定了。道理和開賭場一樣。「」在於知道買賣點,在這些操作,贏面50%,再加上應用「截短虧損,讓利潤奔跑」的原則(小賠大賺,加碼、停損),獲勝概率其實遠遠超出了50%。

有人說股票漲跌是「可以預知」的,有人說是「不可以預知」的。這兩點都不對,股票是概率的遊戲,沒有100%這回事。只有隨著經驗(IQ)的增加,才可能將預測正確率從50%→提高到60%、→70%...。但是就算有70%的正確率,若不遵循「截短虧損,讓利潤奔跑」的原則(EQ),到頭來可能還是白忙一場。

到這個階段,用概率考慮問題。例如:
1、如果大市好,買股的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「獲勝概率」增加了。
2、本益比紅利如果有吸引力的話,      「獲勝概率」增加了。
3、股票本身的走勢如果正處在昇勢,       「獲勝概率」增加了。
4、股票的運動是正常(量價配合),    「獲勝概率」增加了。

股票短期必受大戶的影響。股評人極力推薦的股票,同樣的「好消息」,如果突破好的買點,只是推高的開始(才第一次修正),買入應還有段利潤,獲勝概率較大。如果1、已經上漲了很多波(已經多次修正了),2、爆大量,3、本益比已高,才推薦,則可能是在找最後的傻瓜,此時買股就沒有什麼贏面。

已知道為什麼能賺到錢,∵已有一套計畫重復賺錢的經歷,也清楚為什麼會虧錢,已學會跌時停損,虧錢不再成為心理負擔。因為知道虧掉的錢很快就能賺回來,到了這個階段,知道已能夠以炒股為生了。

炒股的知識是否到此為止?當然不是。炒家利物莫說,40年,每天都能從股市東西。「能在股市熬10年,應能不斷賺到錢;熬20年,經驗將極有借鏡的價值;熬30年,必然是極其富有。」每個循環,炒股的規則還是那些,但對這些規則會有更深體會。會找到更多的例外,會區分在不同的環境怎樣實施不同的規則

不算業餘炒股經驗,這四個階段花了我近6年的時間。我研究過很多炒家的傳記,雖各有不同,但經歷是相似的。到了久賭必贏階段,就能在這行待下去,等待大機會。贏多贏少,就看運氣了。假如運氣好,能抓到幾個大機會,發大財,不是夢。

如果有一定的悟性及對人性的認識,克服人性中的弱點不需花很多時間,因為很清楚什麼是需要做到的,只要盡力照做就可以了。最花時間的是怎麼學著找臨界點(必須綜合考慮股價、交易量、走勢、新聞、大市、公司盈利、產品等因素。)。每個人對風險的承受力都不一樣,找到的臨界點也不一樣

想解釋怎樣尋找臨界點及應怎樣在臨界點附近操作,但這只可意會,難以言傳。而且它並非「放之四海而皆準」。尋找臨界點沒有捷徑,只有實驗、失敗、再實驗,直到能憑直覺抓住臨界點,憑直覺地運用本書所講的所有規則不再懷疑有無違反這、違反那,你就從有招的新手進步成了無招的高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ti8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